這兩天的金針菇事件讓很多人人心慌慌的,
小編來幫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這次的風波菌吧!
畢竟我們身為醫檢師呀!
臨床微生物可是我們專科,一點細菌的專業可不能隨便把我們難倒。
這隻細菌全名為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(Listeria monocytogenes),
引起的疾病通稱為李斯特菌症(Listeriosis)在2018年被列為法定傳染病喔!
此菌屬於兼性厭氧格蘭氏陽性桿菌,廣泛存在於土染、水源等大自然環境中,算是很常見的一種細菌之一。
比較特別的地方是,它是少數可以在低溫生長的一種細菌喔!
畢竟大多數的細菌在低溫中都不會生長,特別是在剩菜剩飯中或者你我的冰箱內都可能存在,
所以把食物煮熟來吃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啦!畢竟它在高溫中很容易就會失去活性。
李斯特菌症其實在我們一般正常人身上是不太會有甚麼致病性的,即使真的致病症狀也相對只是輕微的腸胃道或類感冒症狀。
但是針對老人、免疫力低下的人、嬰幼兒以及孕婦可能會產生嚴重的症狀,致死率可能高達15%,不可不忽視它的存在。
在這次被美國FDA驗出其實算是個意外吧!
因為在美國法規上是所有食物不得檢出,而在台灣菇類其實並沒有做這項檢驗,而這隻細菌本身就大量存在環境中,只要一個環節沒注意到,食物本身就容易受到汙染,但也請各位朋友不必太擔心台灣法規比較寬鬆的問題,畢竟金針菇這種東西不太會有人拿來生吃,通通煮熟就對了!
不過台灣在葉菜類上就有做李斯特菌這項檢查喔!
檢查的方法,其實黃金標準還是用培養的方式為主。但是會有培養時間較長、雜菌太多不易分離等技術上的問題,此時就請各醫檢師展開專業吧!
有些研究室也會採取低溫培養法去分離菌株,當然先進的科技也陸續開始採用免疫層析原理(Lateral flow device)作為快速篩檢的方式。
目前市面上還有見到沙門氏菌、李斯特菌、大腸桿菌三合一的快篩試劑組合,也有單一的李斯特菌快篩組。
但快篩有個比較大的缺點,就是採檢時若菌量較少就很容易造成偽陰性。
於是聰明的醫檢人員就結合了,透過特殊培養-增殖菌量 + 快篩-免疫層析,來加快鑑定的時間與準確度,減少偽陰性與培養的時間。